瀏覽人次: 26499

課程架構

本所課程規劃

本所課程發展國際永續管理方向重點,強化課程教育及管理設計原則兼具之特色。為了提昇學生國際競爭力和就業能力,縮短學用落差,納入環境管理、碳交易、碳稅、碳價格化相關會計、行政和管理之議題;因此,「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根基在科學實證主義與經濟理論模型的基礎上,對於環境管理涉及的政治與社會實務,有較深入的反省與論述,強化永續發展目標,提升飲用水取得、通訊設施、衛生下水道、電力等基礎建設,特別是在國內外貧窮或低度發展地區,協助國際對抗貧窮的雙贏策略。因此,在氣候變遷中,本所將因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進行教學活動,探討減排規範,未來碳價格化、綠色能源、再生科技發展、社會正義等,都是「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在低碳經濟時代需要深入討論的範疇。

從國際抗災經驗,「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以理論和實務兼籌並顧的教學規劃和設計,提出建設天氣預備型社會(weather-ready society,其定義為能最小化氣候變異與極端氣候衝擊的社會)的生態思惟。為了降低我國面對脆弱性社會、經濟和環境,因此,環境教育策略上不僅應發展適應性計畫,還應該發展實作型計畫,以因應調整型的環境發展理論。因此,「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強調人類與地球新關係進行轉型之際,環境彈性和環境韌性需要具體實踐。

「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區分為「永續管理」和「環境教育」二組,以充分交換資訊、觀點,共同推動相關論述與研究之發酵與開展。

本所規劃課程密切結合學生未來職涯發展,畢業碩博士可選擇走向學術研究或實務專業,順暢銜接畢業後就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於就業後運用學理知識與專業技能,並且提升工作效能。

本所「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結合永續科學網絡,發展課程發展專業核心知能:
(一) 培養永續發展及環境教育學術研究與實務發展之領導(leadership)、創新(innovation)科技、推動數位環境(digital environment)發展之專業人才; 
(二) 培育具備永續管理、災害預防、環境影響評估、社會影響評估、經濟影響評估、環境倫理及環境素養之環境教育專業人才;
(三) 培育以永續發展科學為基礎的永續管理和環境教育推動及管理人才;
(四) 協助政府與民間進行環境管理、環境規劃、環境設計、土地資源管理,環境教育系統之規劃、政策研究與人力培訓發展;
(五) 培養協助企業社會責任,進行環境金融評估精算設計,推動具有環境會計、能源精算、整合、溝通與推廣能力之人才;
(六) 培育各級學校具有學科整合能力之環境和永續發展系統管理及環境教育規劃人才;
(七) 培養環境保護、資源經濟、環境會計,以及自然保育行政部門的教育訓練規劃及整合推動之人才;
(八) 培養民間團體、自然教育中心、環境學習中心等領域之環境教育專業課程設計、場域營造、環境評估、資源調查、景觀規劃、地理資訊系統分析、資源整合、活動企畫經營的專業人才;
(九) 加強全球化下之永續核心知能(sustainability competence)、國際連結與在地實踐;
(十) 加強各領域環境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各界共同編織綿密的環境學習網絡:
1. 政府機構
2. 各級學校
3. 民間團體、NGO
4. 社區
5. 學術研究機構
6. 企業
7. 環境教育資訊系統
8.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9. 環境教育區域中心, 如:北部區域中心(海洋、海岸、山脈、流域、離島、都會)

課程架構:請於本校教務處開課查詢系統 "課架查詢" 系統搜尋(https://courseap2.itc.ntnu.edu.tw/acadmOpenCourse/index.jsp)